培训不一定有效! 怎样选择培训更重要?

在市场这么久看到老板学习有二种现象;一种是你在那个场地都看的到他。从国内到国外到处上课,然后有一天醒悟, 花比MBA还多的钱上了这么多课没一张被承认的文凭,公司好像也没进步到,结果从此不再上课了!另一种是从不相信上课,相信执行,结果经几次受朋友拉推的介绍,结果上课后就上瘾了。

随着外部内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外来变化的无常,目前,老板越来越重视自己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更重视对员工职业化能力的培训。为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参加各种培训公司的课程学习。可是,究竟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机构合作才能降低培训风险?这两个问题成了企业家的又一个重大包袱!作为最实效的管理培训机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大家共同卸下这个重大包袱。所以,我们建议老板在选择培训前,务必完成好如下4个功课的练习:

1、理性VS感性:

培训机构为了烘托培训效果,彰显所谓“培训大师”、“世界大师”、“亚洲大师”风采,把培训现场搞得好不热闹。把讲课老师包装得像“明星“一样出场,目前国内很多培训机构如此。在一种很热闹的煽动现场氛围下,制造抢购现象促使冲动买单,凭着自己的感性,现场刷款几万甚至几十万,根本没有深层次去想一想花了这么多钱,对方究竟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等冲动购买过后,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妥,但又碍于不敢真实面对自己,就只好忍受冲动过后的煎熬。

所以,忠告老板朋友,培训是持久的投资行为,不能凭借感性进行投资。一堂课不会改变一个企业命运,唯有不断去行动执行找方法改进, 因它是环环相扣,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不在这培训一点上,中小企业必需真正了解培训师背景没经营企业怎么教你经营事业!做生意和经营企业是不一样的。卖保险卖产业第一名的不见得会经营企业和管理。经营企业最终面对的问题是经营和管理,而不单只是销售!值得向真正经营管理成熟的公司学习。如我们公司当进入公司咨训我们会进行调查了解真正问题根源,然后才开始接受我们的培训提案过程,根据培训的需求、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原理、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流程、培训效果的保证做了深入交流,然后进入实际的培训操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培训的效果。

我们建议,只有理性的分析与考察,才能让企业在培训上的每一分投资有超值回报。而不要感性的冲动的投资。

2、实践VS伪知识: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般口才与煽动性都不错,尤其是比传统学校的老师好。但是,口才好不能代表讲的内容经得起检验。同样,煽动性强只能让培训的现场像开演唱会或者是相声表演专场一样热闹。老板需要学到的是真枪实弹的管理经验,而非讲师的嘴上功夫,而非一些听起来感觉很好,但不能落地的伪知识。当老板本人或企业员工参加任何培训学习时,一定要谨记:这个知识实践过吗?能在企业运用吗?讲师的培训内容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噱头上,必须要关注在学员企业的实际操作上,否则,仅仅是听课激动,回去不动。不是老板不行动,而是因为讲师讲的内容无法在企业经营中落地执行。要能落地执行必定要有好方法工具。

3、针对性VS盲目性:

在选择培训时要针对性对待。就像身体的机能需求一样,需要什么补充什么,不能病急乱投医。比如说:自己的战略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系统需要提升,就选择战略管理系统的课程学习。而且对课程的选择要打听课程口碑如何,课程品牌的沉淀怎么样。比如说:企业上了一定规模,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企业精神等领域进行梳理,那就要专门选择这方面的课程学习。比如:很多企业已经发展了几年,业绩处于缓慢增长,是否就得考虑导入一套绩效管理体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能说是课程就得参加,现在很多老板在学习上是在赶时髦,什么课都听从心灵、资本、众奏、网红...听说某某课程好感觉如何如何的好,就不加以分析,就盲目参加,课后问学了什么,回答四个字:感觉不错!仅仅是感觉不错就可以了吗?所以,忠告老板朋友,参加培训不能赶时髦,不能盲目选择,而是对症下药,针对性解决企业目前或者是即将要面对的战略经营与管理问题。

4、系统性VS随意性

参加培训好比学功夫一样,一定要选择名家门派系统性学习。企业培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目的、有系统的反复训练才是核心。学透,逐一践行,否则,你再学其他功夫会导致你无法消化,更无法运用。

什么是系统性培训?就是针对企业在管理中的某个领域深入的剖析讲解。而非泛泛论之。如:经营企业从进入市场开始到企业持续赢利,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运营思路与系统来支持。如: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从心灵到思想再到行为的一致性结合。如:针对企业竞争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的竞争模式等。

老板完成了上述四个功课的修炼,在企业培训投资上一定会少走弯路,降低培训投资的风险。